越南国防工业展览会上,一台迷彩涂装的巨型卡车炮成为全场焦点,炮管昂首指向天空,流线型炮塔四周装有四个巨大的液压驻锄,远处看去颇具威慑力。 这是越南Viettel集团最新推出的RTN-152型152毫米卡车炮。
走近观察会发现,这款看似现代化的武器系统其实暗藏玄机,它的底盘来自俄罗斯KamAZ-6560重型军用卡车,这是一款8×8全轮驱动的重型底盘,以高负载和越野性能著称。 而火炮部分却露出了岁月痕迹,这是苏联1947年研制的D-20榴弹炮,距今已有78年历史。
Viettel集团的展板数据显示,RTN-152战斗全重34吨,需要5-6名乘员操作,宣传资料强调该炮配备了现代化火控系统,射击精准,反应迅速,机动性好,能够适配多种152毫米口径弹药。 展台工作人员演示了液压驻锄的展开过程,仅用时两分钟就完成了射击准备。
D-20榴弹炮是苏联战后第一代牵引式火炮,采用152毫米口径和34倍径身管设计,该炮曾经参与过越南战争,当时北越军队用它来对抗美军。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门老炮被安装在了现代化卡车底盘上,继续服役。
KamAZ-6560底盘的选择体现了越南的地形考量,该车采用8×8驱动形式,配备550马力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90公里/小时,最大行驶里程1000公里。 其越野性能适合东南亚地区的复杂地形,包括山地、丛林和稻田地区。
火炮系统的操作室设置了多个电子显示单元,包括火控计算机、导航定位系统和通信设备。 从外观上看,这些现代化设备与老旧的D-20火炮形成了鲜明对比。 炮组成员需要手动装填弹药,每发炮弹重约43公斤。
在展览会现场,Viettel集团播放了RTN-152的试射视频,视频显示该炮在30秒内完成了从行军状态到射击准备的转换,发射后迅速转移阵地。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正是卡车炮的设计理念,旨在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然而射程问题始终无法回避,17.23公里的最大射程意味着该炮需要推进到距离前线相当近的位置才能发挥作用。 在现代侦察手段面前,这种短射程火炮的生存能力令人担忧。
中国出口的SH-15型卡车炮性能出众,最大射程达到53公里,该炮已出口至巴基斯坦、缅甸等多个国家,成为东南亚地区常见的炮兵装备。 泰国皇家陆军也引购了这批装备,用于替换老式美制火炮。
即使是新加坡自研的SSPH-1 Primus自行火炮,虽然研制于1990年代,其39倍径155毫米火炮也能达到30公里射程,使用增程弹时可达40公里。 该炮采用履带式底盘,虽然机动性不如卡车炮,但火力性能明显优于越南新装备。
越南民众对国防成就感到自豪,网络评论显示,许多越南网友将RTN-152视为国防工业的突破性成果。有人评论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卡车炮”,还有人表示“虽然比不上最先进的,但这是我们自己造的”。
Viettel集团作为研发方,在越南军工领域地位特殊,这家国防部直属企业不仅负责军事装备研发,还经营电信业务,是越南最大的移动网络运营商。这种军民融合的模式使其拥有充足资金进行装备研发。
RTN-152的亮相时机值得关注,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纷纷加强军备建设,泰国、印尼、新加坡等都引进了新型火炮系统。 越南选择此时展示国产卡车炮,显然有意展示国防建设成果。
但从技术角度分析,RTN-152的核心问题在于火炮本身,D-20的设计年代久远,其钢材质、膛线设计和闭锁机构都基于1940年代的技术水平。 即便配合现代火控系统,也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性能。
弹药体系也是制约因素,152毫米口径是苏联时代的特色规格,与当前国际主流的155毫米标准不同。这意味着越南无法直接使用北约制式的155毫米弹药,必须维持独立的弹药供应体系。
越南军工企业似乎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消息显示Viettel正在研制新型155毫米火炮系统,但进展缓慢。 工业基础薄弱是主要障碍,特别是精密铸造、身管自紧等火炮核心技术需要长期积累。
展览会上的RTN-152继续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其威武的外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性能参数表上的数字诉说着另一个故事。 在现代战场上,火炮射程决定生存能力,17公里的最大射程显得格外局促。
越南军方尚未公布RTN-152的采购数量和部署计划,军事分析人士认为,该炮可能优先装备边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用于海岸防御和岛屿守备任务。在这些场景中,射程短板可能不那么明显。
但无论如何,RTN-152的亮相标志着越南国防工业迈出重要一步,虽然性能存在局限,但自主研制武器系统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资产。 这种能力的发展需要时间积累,而越南显然已经开始了这个过程。
配资软件app,配资查询网站,网上在线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