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钟,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晏家坪村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几十辆印有"餐厨垃圾专用"标识的全封闭式收运车整齐列队,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收运工作。这些车辆将穿梭于兰州主城区2000余家餐饮单位,把收集的餐厨垃圾运往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在这里,这些"城市包袱"将经历一场神奇的蜕变——经过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发电等十余道工序,最终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
随着中国民生银行8000万元信贷资金的落地,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即将完成第三次扩容升级,日处理能力将从300吨跃升至500吨。这不仅标志着兰州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更是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案例。
城市发展对环保提出更高要求:餐厨垃圾处理的"兰州困境"
兰州市区面积仅234.2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却集中了全省近30%的餐饮企业。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2022年兰州餐饮业收入达186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3倍。与之相伴的是餐厨垃圾产生量的激增——从2009年的日均200吨增至如今的近500吨。"
过去缺乏专业处理设施时,餐厨垃圾处理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一些小餐馆为节省成本,将餐厨垃圾随意倾倒或卖给不法商贩提炼地沟油,严重威胁食品安全。而填埋处理又会产生大量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展开剩余78%这一困境在2008年迎来转机。当年,甘肃省发改委、环保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专业化收运处理体系。2009年,经甘肃省发改委核准(甘发改地区[2009]476号文),兰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正式立项,采用BOT模式由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建设运营。
然而,项目初期并不顺利。公司引进的德国工艺遭遇严重"水土不服"。德国餐厨垃圾中油脂含量一般在5%以下,而兰州高达15%-20%,且含有大量骨渣、辣椒等杂质。进口设备运行不到一周就频繁堵塞,处理效率不足设计的30%。"
面对困境,企业组建了20人的技术攻关团队。经过5年持续试验,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800万元,最终成功研发出适合本地垃圾特性的"预处理分选+控氧堆肥+沼气热电联产"工艺体系。该工艺获得6项国家专利,垃圾资源化率提升至95%以上,为后续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绿色金融精准发力:成功破解技术升级与规模扩张瓶颈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兰州餐饮业短暂停摆,但驰奈生物的会议室里却热火朝天。企业高层正在讨论三期扩容方案。企业当时的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是300吨/日,但实际收运量已达450吨,超负荷运转50%。更严峻的是,根据企业调研,未来5年兰州餐厨垃圾量还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
企业扩容计划很快出炉:投资1.2亿元,新增20台收运车、建设预处理副车间、扩建厌氧发酵系统......但资金问题让计划陷入僵局。经测算发现,仅靠企业自有资金和政府补贴,资金缺口急需金融机构支持。
转机出现在2024年初,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努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中国民生银行兰州分行将该项目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清单。分行绿色金融专班迅速行动起来,行领导牵头组建了由风险、评审、合规等部门组成的专项服务团队,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高效作风,在24小时内启动专项服务流程。团队建立“日沟通、周汇报”的协同机制,针对项目特点深入研究绿色金融政策,从风险评估模型搭建、授信方案设计、合规流程优化等维度开展工作,通过跨部门联动与专业资源整合,量身定制涵盖绿色项目贷款、企业经营周转综合授信、日常支付结算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切实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 。下图为实地调研照片:
民生银行创新设计了"项目贷款+综合授信"的1+1模式的组合支持方案:6000万元项目贷款和2000万元综合授信,较好满足了企业经营扩容、日常周转的实际需求,真正解决了企业的痛点。获得资金支持后,企业立即启动了智能化改造,新上的新型控制系统使生产效率有效提升,人工成本得以控制。
循环经济链全面成型:从单一处理到多元产出的产业跃迁
随着贷款资金的不断投入到位,走进如今的驰奈生物厂区,几乎闻不到传统垃圾处理厂的异味。在总面积80亩的园区内,各类设施井然有序,完整展现了餐厨垃圾的"重生之旅"。
在预处理车间,可以看到满载的收运车将垃圾倒入接料仓后,经过自动分选、破碎、制浆等多道工序,最终分离出三类物质:废弃油脂、有机浆液和固体残渣。分离出的废弃油脂经过深加工,成为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年产量约4000吨,主要供应国外。
沿着封闭管道,有机浆液被输送到6座巨大的厌氧发酵罐中。这些每座容积5000立方米的罐体,是整个处理系统的核心。据介绍,扩容后沼气日产量可达2.8万立方米,除用于发电外,还将新增提纯装置生产车用燃气。最令人惊喜的是固渣处理环节。在新建的堆肥车间,经过30天控氧发酵,这些原本令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残渣变成了黝黑的有机肥料。目前,企业已建成年产1.5万吨的有机肥生产线,产品取得国家有机认证,广泛应用于兰州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整个厂区的噪声、臭气等指标也完全符合环保要求。
政银企协同创新:合力打造绿色发展的“西北样板”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政府、银行、企业三方的协同创新。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在调研时指出,“该项目探索出了一条"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市场运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政策层面,兰州市政府不仅给予特许经营权保障,还建立了处理费动态调整机制。
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同样关键。民生银行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计划帮助企业对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完成碳减排量核证。这种模式正在产生示范效应。
据悉,甘肃省已规划在酒泉、天水等地复制推广类似项目。而民生银行也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在甘肃的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利用民生银行自身优势重点支持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
现在的兰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
发布于:甘肃省配资软件app,配资查询网站,网上在线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