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受阅的徒步方队中,一支全部由女民兵组成的队伍——民兵方队,以其飒爽英姿和铿锵步伐吸引了无数目光。她们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是新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生动缩影。
一、方队组成:跨越十五省的巾帼集结这支民兵方队成员从全国15个省份抽组而来,覆盖了抗战时期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她们中既有来自“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等具有光荣传统民兵队伍的后人,也有“地道战”、“地雷战”等独特战法发源地的代表。方队队员平均年龄26岁,其中不乏“妈妈队员”,95.4%的成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高学历占比折射出新时代民兵队伍素质的提升。
二、人物缩影:平凡岗位走出的阅兵队员方队中的许多队员都有着自己平凡的职业和不平凡的追求:
李依潼:来自河北保定易县坡仓乡的乡长,35岁的她是方队的领队之一。作为一名“零基础”的预备役人员,她放下基层工作,投身艰苦训练。
张梓茵: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生,一名退役解放军战士,曾服役于驻澳门部队。退役复学后,她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最终通过选拔入选方队。
栗蒙蒙:来自河南济源的退役士兵,曾是军事训练标兵。她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通过层层选拔参加阅兵。
李娜杰:来自河南周口的退役士兵,这已是她继国庆70周年阅兵后,第二次走上阅兵场。从三军仪仗队队员到民兵方队队员,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与初心。
三、艰苦训练:汗水铸就铿锵步伐为了在天安门广场前展现最佳状态,女民兵们经历了长达数月的高强度封闭集训:
极端环境下的磨炼:训练期间,地表温度时常超过50摄氏度,车上的脚踏铁板温度甚至高达63摄氏度。队员们每天进行5小时以上的站立训练,每周进行4次5公里越野来强化体能。
毫米级的精准追求:为了练就整齐划一的动作,她们反复练习军姿、步幅、摆臂、握枪,追求毫米级的精准与秒数级的默契。有的队员脚上磨出了水泡,甚至磨破了作战靴,但仍坚持训练。
意志与信念的考验:许多队员主动放下工作、学业,甚至推迟婚期,全身心投入训练。领队李依潼在训练中膝盖和脚踝肿胀,却始终轻描淡写地告诉家人“小意思”,坚信“别人能坚持,我为什么不能”。
四、历史传承与时代意义:兵民是胜利之本民兵方队在抗战胜利日阅兵中亮相,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致敬历史:抗战时期,广大民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女民兵方队的登场,是对历史上无数冲破封建束缚、加入民兵队伍、支援前线的女性的致敬。
展现风采:此次阅兵是首次在以抗战为主题的阅兵式中编组民兵方队,展现了新时代民兵“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担当以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成就。
彰显精神:女民兵们用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证明了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女性同样能够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当女民兵方队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时,她们接受的不仅是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更是对革命先辈精神的继承和新时代中国女性风采的展示。她们从平凡的岗位上走来,用汗水与坚韧书写了不平凡的阅兵篇章,彰显了“兵民是胜利之本” 的深刻内涵。这支“铿锵玫瑰”的队伍,是全国民兵的代表和缩影,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奉献家国、守护和平的责任与荣光,同样闪耀在每一位普通人的肩上。
配资软件app,配资查询网站,网上在线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